情感空间>心事鉴定>正文

陷入死结的“剩女恐慌症”

2014-06-18 10:17:05

来源:网易情感社区

浏览:9181

有一次,我采访一位女神。该女神是中国许多大龄女性的偶像,四十多岁还没出嫁,但依然绝色,且据闻裙下之臣无数。在谈“剩女”时,连女神也无奈地吐槽了一句:“真奇怪!‘剩女’‘齐天大剩’这些词,在英语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词呀……”

女神说得固然有些道理,但面对“剩女”这一轰轰烈烈的中国特色式现象,也难怪一个西方女人会瞠目结舌。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出身的社会学研究者,美国人洪理达敏锐地把目光对准了中国“剩女”这个群体。和所有务实的美国人一样,她没有从那些虚幻的、形而上的东西入手,她把研究标准对准了让所有中国人焦虑不已的房地产。

据洪理达看到的调查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,在中国,大多数房产由男士拥有。这种情况的存在,首先是因为中国人向来有给男孩买房的习惯。但当所有报纸厉声嘲笑中国丈母娘总是要求女婿先买房的同时,洪理达一针见血地指出,这实际上是个伪命题。在《剩女:中国性别不平等死灰复燃》一书中,据洪理达的社会调查显示,有“70%以上的用贷款买的婚房,是由女方家庭出资买的”,因为“25岁以后的女性的父母都非常着急”,一着急,就没办法了,就处于下风了。

因此,对付要买房的女方,中国男人最不费力的绝招就是“拖,拖她到27岁”。当适龄女性“在婚姻里放弃了太多协商权”后,就理所当然地被“排除在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民用房地产财富积累之外”—一切的根源,都源于当下中国盛行的“剩女恐慌症”。

“剩女”,中国女性新“红字”

这几年,数档相亲类节目及赚得风生水起的相亲网站,都将中国越来越明显的婚恋难题凸显于公众之前。“剩女恐慌症”是此中被媒体最多提及、对普通人影响最大的社会现象。

“剩女恐慌症”之所以盛行于中国,最大的民意基础也许是因为此地女性地位确实低下—就传统而言,东亚国家女性地位本来就低。仅仅七八十年前,此地还可将女性像货物一样卖来卖去,就算到了2014年,家暴与贩卖女性之新闻仍不绝于耳,社会对女性的嘲弄与贬低亦无处不在—所有最脏的骂人词汇一般都涉及女性性器官。

早在十年前,日本社会就流行把30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人统称之为“败犬”。如日本畅销书女作家酒井顺子在2003年出版的《败犬的远吠》中提出的,“美丽又能干的女人,只要过了30岁还是单身而且没有子嗣,就是一只斗争中失败,夹着尾巴逃跑的狗”。这其中虽有某种唾面自干的自嘲性,但此种带有侮辱的自喻在东亚地区竟然奇异地受到最广泛的追捧,倒也惹人发噱。台湾有过一部以此为名的电视剧,获得了极高收视率。一位做女性研究的女学者私下就跟我吐槽,“没嫁就是‘败犬’,嫁了就是‘胜犬’,问题是胜也好败也好,都是犬。女性为什么不感气愤,反而要到处宣扬呢?”

想了解同城会员更多精彩的心里话吗?赶紧用电脑登录同城约会 yuehui.163.com 体验恋爱真心话、心情笔记吧!